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平安建设 / 正文

让平安在群众身边可感可触

11月1日一早,陕西宁强县阳平关镇阳平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长者食堂”里,社区老人陆续来就餐。老人们吃着热腾腾的早饭,边吃边聊,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现在我天天来‘吃食堂’,太方便了。这里饭菜种类多,价格还便宜。我今天早饭吃了鸡蛋、菜、稀饭,一顿才花了两块钱。要是不方便出门,还可以打电话让社区工作人员‘送餐上门’。”今年84岁的居民毛福礼高兴地说。

阳平关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嘉陵江谷地,宝成、阳安铁路在此交会。阳平关社区是该镇面积最大的社区,辖江南、江北2个片区,共15个居民小组,有居民1854户3376人。社区里,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口多,治理难度大。

破解社区治理难题,阳平关有何“妙招”?阳平关社区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创新、探索社区治理方式,以“五零工作法”做实做细基层治理方式,让平安在群众身边可感可触,让社区里的幸福事儿越来越多。

当好明白人,社情民意“零盲点”。阳平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将在家的52名社区党员安排到各居民小组,设立党员中心户;组建了15支由社区党员干部、驻镇单位负责人、退休干部为主体的信息员队伍。同时,阳平关社区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建立“社区之声”“在家党员群”等微信群,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全力打造智慧社区,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好调解人,矛盾纠纷“零激化”。“有理慢慢讲、有话好好说、消气不生气”,走进阳平关社区调解工作室,这一排字格外醒目。阳平关社区建立了标准化调解工作室,成立了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干警和社区干部、老党员等组成的调解队伍,坚持小微矛盾“随手调”、特殊矛盾“专业调”、重大矛盾“联合调”,推动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积累、不激化、不上交”。

当好贴心人,服务民生“零距离”。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阳平关社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社区建成办公活动场所780余平方米,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完善各种设施,通过社区“一站式”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家政、劳动保障、救助等20余项服务事项,延伸覆盖到群众衣食住行各方面,切实办好群众身边事。

当好情义人,关爱帮扶“零缺失”。阳平关社区组建专业化帮扶队伍,对辖区独居老人、困难群众、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进行帮扶和救助,成立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由专兼职律师或者法律服务人员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

当好牵头人,共驻共建“零障碍”。阳平关社区划分网格30个,配备网格员30名,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结合全县“党员双报到、干部进社区”活动,32名来自辖区学校、卫生院、驻镇站办所和基层政法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落实党员“双报到”120人次、“双服务”180人次,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推进社区治理“事务共商、服务共抓、资源共享、治安共管”。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阳平关社区“五零工作法”是宁强县创新治理夯实基层基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强县积极推动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整合资源,厘清职责,大力构建“一网四化三统一”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完善村五级、社区七级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积极推行镇村综治中心“每月六个一”工作机制。全县2189个网格、2189名网格员成为连接起党群互动、干群联心、服务民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平安建设、疫情防控、创文创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被激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