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平安建设 / 正文

推行社区(村)网格化管理服务 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新途径 ——杨凌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简介

    2015年,杨凌在前期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划网格、配人员、定责任、建机制、抓运行”的思路,细化基础网格,配强配齐网格员,建设三级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工作管理机制,有效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运行,实现了全区农村、社区网格管理全覆盖,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划网格,定责任,实现网格无盲点全覆盖。以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为单位,将区域内所有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格,共划分网格404个,配备专职网格员404名,网格协管员30名。制定《全区网格员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网格员职责任务。全区404名网格员按照责任区域,采集上报信息、排查矛盾隐患、开展便民服务、宣传政策法规。各镇办、较大村(社区)设置网格管理示意图和网格平面示意图,每个网格公示网格员联系牌,方便群众监督和联系。网格员全部配发网格化管理终端机,利用“杨凌综治”手机APP上报网格事件,记录民情日记、工作日志,全力保障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

二、建平台,抓运行,促进管理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根据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关于加强综治信息化建设的系列文件要求,将综治信息系统建设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机整合,组织建设杨凌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一级平台、镇办网格化管理服务二级平台、社区(村)网格化管理服务三级信息管理平台。依托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优化综治、司法、民政、人社等30多个职能部门信息资源,建立了综合信息大数据库,构建了基层治理信息“一张网”体系,实现管理精细化。网格员利用网格化管理终端机“自下而上”逐级上报网格事件,社区(村)三级平台、镇(办)二级平台、区一级平台分别根据问题归属和平台职责,规范做好事件上报、分流督办和办结反馈等工作,实现了网格事件处理一门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限时办理,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三、强服务、建机制,确保群众满意、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制定《区一级、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实施办法》,积极引导党建、宣传、群团组织和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中介组织进驻第三级(村、社区)网格,以“两学一做”、“向人民汇报、听群众意见、让公众满意”、主题党日、群众说事法官说法、警调联动、“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进网格”、“政务服务进网格”、“社会服务进网格”等系列活动,网格员开通微信朋友圈,及时发布惠民政策信息,构建为民服务网,搭建党群连心桥坚持区每月一次、镇办每周一次的网格长联席会议制度,交办、督办重大疑难事件30余件建立网格员电话回访、入户走访、信息报送奖励、重大事件报告、工作记录等制度,每季度组织开展网格员满意度测评,用测评结果倒逼网格员落实工作,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服务民生,用网格化管理服务成果惠及于民。

    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建立综合信息大数据库,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底子清、情况明;通过引导区级部门进驻网格,下沉工作力量,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多部门参与、组团式服务,回应了群众诉求,提高了群众满意度;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组团式服务,凝聚了全区改革发展合力、促进了经济社会争先进位,以网格的“小平安”构建了社会“大和谐”。目前,全区网格员利用网格化管理终端机和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网格事件1496件,办结1439件,正在处理57件。1-6月份,全区共318起矛盾纠纷,比去年同期下降约8%。

推行社区(村)网格化管理服务

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新途径

             ——杨凌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简介

    

     2015年,杨凌在前期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划网格、配人员、定责任、建机制、抓运行”的思路,细化基础网格,配强配齐网格员,建设三级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工作管理机制,有效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运行,实现了全区农村、社区网格管理全覆盖,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划网格,定责任,实现网格无盲点全覆盖。以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为单位,将区域内所有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格,共划分网格404个,配备专职网格员404名,网格协管员30名。制定《全区网格员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网格员职责任务。全区404名网格员按照责任区域,采集上报信息、排查矛盾隐患、开展便民服务、宣传政策法规。各镇办、较大村(社区)设置网格管理示意图和网格平面示意图,每个网格公示网格员联系牌,方便群众监督和联系。网格员全部配发网格化管理终端机,利用“杨凌综治”手机APP上报网格事件,记录民情日记、工作日志,全力保障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

二、建平台,抓运行,促进管理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根据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关于加强综治信息化建设的系列文件要求,将综治信息系统建设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机整合,组织建设杨凌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一级平台、镇办网格化管理服务二级平台、社区(村)网格化管理服务三级信息管理平台。依托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优化综治、司法、民政、人社等30多个职能部门信息资源,建立了综合信息大数据库,构建了基层治理信息“一张网”体系,实现管理精细化。网格员利用网格化管理终端机“自下而上”逐级上报网格事件,社区(村)三级平台、镇(办)二级平台、区一级平台分别根据问题归属和平台职责,规范做好事件上报、分流督办和办结反馈等工作,实现了网格事件处理一门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限时办理,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三、强服务、建机制,确保群众满意、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制定《区一级、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实施办法》,积极引导党建、宣传、群团组织和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中介组织进驻第三级(村、社区)网格,以“两学一做”、“向人民汇报、听群众意见、让公众满意”、主题党日、群众说事法官说法、警调联动、“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进网格”、“政务服务进网格”、“社会服务进网格”等系列活动,网格员开通微信朋友圈,及时发布惠民政策信息,构建为民服务网,搭建党群连心桥坚持区每月一次、镇办每周一次的网格长联席会议制度,交办、督办重大疑难事件30余件。建立网格员电话回访、入户走访、信息报送奖励、重大事件报告、工作记录等制度,每季度组织开展网格员满意度测评,用测评结果倒逼网格员落实工作,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服务民生,用网格化管理服务成果惠及于民。

    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建立综合信息大数据库,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底子清、情况明;通过引导区级部门进驻网格,下沉工作力量,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多部门参与、组团式服务,回应了群众诉求,提高了群众满意度;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组团式服务,凝聚了全区改革发展合力、促进了经济社会争先进位,以网格的“小平安”构建了社会“大和谐”。目前,全区网格员利用网格化管理终端机和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网格事件1496件,办结1439件,正在处理57件。1-6月份,全区共318起矛盾纠纷,比去年同期下降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