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治建设 / 正文

大山深处法槌响

“现在开庭!”2月18日9时,在咸阳市礼泉县人民法院叱干法庭内,庭长田建龙敲响了法槌。

在事先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我们沿着山区公路驱车60公里来到叱干法庭。进入办公大楼,只见诉服大厅宽敞明亮,办公设备一应俱全,法官休息室、审判庭、灶房、卫生间规划有序,家事调解室里庄重而温馨。

10时30分,庭审结束。整个庭审从法庭调查、质证、辩论到最后调解共用时一个半小时。

田建龙从审判庭出来,见我们站在院内,很是惊奇,跑过来握住我们的手,连忙招呼屋里坐,介绍了法庭的基本情况。

“新的一年,我们要以开展‘双进’工作为抓手,学方法、强本领、转作风,通过上级法院的送达调解平台,建立‘繁简分流、简案速审’机制,做到快办案、多办案、办好案,及时有效地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

对于今年法庭的工作,田建龙不假思索,娓娓道来,目光充满着自信。

地处礼泉县北部山区的叱干法庭,与淳化、永寿、乾县相接壤,辖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人口11万,管辖叱干、建陵、南坊、石潭等乡镇的民商事案件,是礼泉县法院成立最早的一个基层人民法庭。

针对辖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叱干法庭采取巡回办案、就地开庭、送法上门等方式,建立健全人民调解机构,调动人民调解员、村里能人、乡贤人士等力量,大力开展“五链共治、法在基层”活动。2020年,叱干法庭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212件,结案率100%,其中调撤结案118件,调撤率为56%。

山区的早春,乍暖还寒。正午的阳光温暖地照在乡间小路上,两旁嫩嫩的柳叶刚刚冒出新芽,孕育着新一年的生机。结束庭审不久的田建龙顾不上休息,便带领法庭4名干警踏上通往南坊镇东五什村的乡间公路。

走进村子,他们借用村委会办公室,现场调解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原告陈某与被告刘某同在一村。2020年6月3日,原告陈某乘坐被告刘某驾驶的无牌照三轮车去南坊镇赶集,当车行驶到礼永公路5公里处,由于刘某驾驶不当,导致车辆侧翻,造成陈某大腿骨折。后经礼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认定,刘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陈某无责任。事发后,刘某给付陈某医药费20000元,剩余6700元一直未付。无奈,陈某一纸诉状将刘某诉至法庭要求赔偿。

庭审中,田建龙会同村干部与当事人沟通,详细了解原、被告双方矛盾纠纷的根源,经过耐心细致做工作,原告陈某自愿放弃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被告刘某同意一次性支付原告医药费2300元,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庭审后,田建龙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告知大家一定要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五凤山脚下的东五什村,叱干法庭干警用身边鲜活的案例,现场以案说法,提高了群众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司法为民的宗旨,积极践行便民、利民理念,在辖区开展‘入户、入村、下乡’活动,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处理矛盾。”田建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