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杨陵区人民检察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签订检校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共建高质量教育培训、实践性教学、开放式理论研究等平台,构建“三推动”模式,促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的深度融合、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良性互动,培养高层次法治人才、检察人才,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取得新的实效。
专业支持
推动案件质量的提升
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或专业性较强的案件,邀请西农专家学者通过参与办案、开展研讨、参加听证等方式,形成专业意见,增强案件办理的说服力,促进案件公正高效的办理。如在办理王某某涉嫌故意伤害案时,围绕行为性质、罪名认定、取证内容等争议事项与西农法学教授进行专题研讨、邀请其参与听证,案件采纳专家意见后妥善办理。
在杨陵区新集村的西农教学实践基地,设置杨陵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通过高校教师、学生到基地开展的教学活动,让被帮教未成年人参与旁听,感受大学氛围,增加就业技能,同时与“师生团”就被帮教对象共同开展社会调查、制定帮教方案,提供专业指导和智力支持,观护帮教取得良好效果。
协同发展
推动“干警和学生”素能提升
选派办案经验丰富的员额检察官、业务标兵能手到西农为高校学生开展实务授课,通过与高校学生面对面互动,促进法律实务与法学教育深度衔接。同时接收西农学生至检察院实习,并选派经验丰富的检察官作为实务导师进行“一对一”专人指导,安排参与案件办理、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等,以案促学的方式为高校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先后有4名研究生、5名本科生在我院进行实践锻炼和开展调研。
深化检察专业人才培养,聘请西农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学术导师”,紧紧围绕“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重点疑难领域,紧贴检察实务和办案实际,组织开展争议性、前沿性问题的研讨解读,如P2P金融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洗钱犯罪案件、知识产权案件等,深度参与杨陵区人民检察院举办的业务培训班、调研练兵、研究成果讨论等活动,提升干警法治素养,推动基层法治人才培养。
理论共研
推动成果转化
依据合作协议,实现理论研究和检察实践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开展课题研究。邀请西农专家帮助检察干警找准理论研究方向,开拓调研思路。如聚焦未成年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检察业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选定多个课题进行研究,为杨陵区人民检察院今年正在撰写的《杨凌示范区农业发展规划调研报告》《“农城护苗”知识产权保护 服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等提供专家意见,为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理论基础。
发挥检校合作连锁效应,邀请高校专家参与疑难复杂案件的论证和研讨,借助高校“外脑”,着力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如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中,发现辖区部分用人单位存在雇佣童工问题,对拟制发的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充分听取专家意见,打造法律监督精品案例,最终向监管部门制发的童工问题检察建议被咸阳市院评为年度社会治理类优秀检察建议。
开展检校合作,既是新时代检察工作借力“外脑”发展创新的需求,也是高等院校推动法学教育升级的需要。杨陵区人民检察院“三推动”工作模式,积极拓展检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